孙丰月,男,1963年6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自然资源部东北亚矿产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吉林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院长,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吉林大学东北亚国际地学研究与教学中心理事长,《世界地质》主编,国家级精品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矿床学》负责人,国家一流专业“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负责人。吉林省首批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教学名师,原地矿部优秀教师,吉林省留学生教育优秀教师,吉林大学“唐敖庆学者”领军。出版教材1部、专著5部,发表论文150余篇。建立并阐述了胶东金矿幔源成矿的思想和幔源流体分异成岩成矿模式;在脉状金矿成矿深度定量计算、石英脉形成机制、东昆仑造山带区域动力学演化和区域成矿理论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在老矿山找矿和勘查新区的找矿中均取得了重要突破,尤其是对青海东昆仑夏日哈木世界级超大型镍矿的发现和祁连山阴凹槽大型铜矿的突破发挥了关键作用,突破了长期以来青海东昆仑无岩浆型镍矿和青海祁连地区无大型金属矿的传统认识。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多项科研成果被项目主管部门评为优秀级,获省部级二等奖5项。近五年曾获吉林省学术先进个人(2021),青海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2021),青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20),吉林大学首届本科课堂教学质量“卓越奖”(2018),山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017),国土资源部(现自然资源部)“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重大找矿突破”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