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景贵,男,1961年3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际矿床成因协会会员,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地质学会有色金属专业委员,《矿床地质》、《吉林大学学报(地学版)》等科技期刊编委。2020年获吉林大学“唐敖庆学者”英才教授岗。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10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其他项目近10项。以第一作者或联系人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达40余篇,第一作者专著1部、第二作者专著1部,参与编写专著1部。目前主要从事中国东北陆缘地区有色、贵金属矿床研究和国内浅成热液金、铜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成矿规律研究,在成岩成矿时代、成矿机制以及区域成矿规律等方面提出了新认识:1)精细划分了东北地区岩浆-热液内生金属成矿类型;2)建立了斑岩-浅成热液铜金矿床的成矿找矿地质模型图;3)客观地评价了东北地区内生金属矿床的保存程度和深部资源潜力。目前,正在开展东北地区富金斑岩型铜矿床、浅成热液银铅锌铜多金属矿床以及中温热液金矿床的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预测研究。近期正在开展的项目主要是吉林省基金《吉林省集安中生代构造-岩浆作用与铜(银)铅锌矿找矿预测模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东北部夹皮沟金矿集区深部岩浆-流体过程对成矿制约》等项科研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