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超明,男,1983年9月生,构造地质学专业博士学位硕士生指导教师,博士生指导师,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从事青藏高原大地构造与区域地质演化研究,尤其关注古特提斯构造域的时空演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青年基金项目1项、博士后面上基金1项,主持完成区域地质调查项目2项,作为主要参加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区域地质调查项目11项。在自然资源部东北亚矿产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长期的高精度定年和地球化学测试分析数据支撑基础上,截止2022年,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4篇,其中SCI论文26篇,EI论文7篇,中文核心论文19篇,教改论文2篇。以第一作者出版学术专著1部,参与出版专著3部。2017年入选《吉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重点培养阶段)、2021年《吉林大学励新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精英培养阶段)、曾获得2016年度吉林大学优秀博士后奖、2017年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五四青年地质学家奖、2019年吉林大学李四光优秀青年教师奖。近年来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1)在西藏拉萨地块中部唐加-松多地区发现了晚古生代蛇绿混杂岩、洋岛等古洋壳残片,提出“唐加-松多古特提斯增生杂岩带”的新认识,重建了松多古特提斯洋的构造演化历史。2)基于青藏高原冈底斯中部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岩浆作用的系统研究,揭示了拉萨地体中部存在古、新特提斯洋发生构造体制转换的岩浆活动记录,为探索古特提斯洋与新特提斯洋发生构造体系转换及弧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约束。3)基于拉萨松多地区晚白垩世早期埃达克岩和晚白垩世末期赞岐岩类的深入研究,提出新特提斯洋在晚白垩世早期至末期发生洋脊俯冲以及板片回返形成了埃达克岩、紫苏花岗岩和赞岐岩等的认识,这些岩浆作用促进了南拉萨地体的地壳生长与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