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地学学科建立70周年华诞,丰富学术文化生活,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激励广大师生勤奋向学,寻真问道,传承创新,努力进取,2022年4月28日20点,“赓续传统,探索未来”系列报告第三期报告开讲。
本次报告邀请到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余先川,报告的题目是“人工智能赋能遥感地质找矿”。报告会由地球科学学院数字地学研究中心主任贺金鑫教授主持,副院长杨德彬教授致欢迎词。
![](/__local/C/63/90/3B642584FECD4B71ED021EA21BB_F9D489D5_11254.jpg?e=.jpg)
余先川老师首先介绍了其所在的北京师范大学空间信息处理与分析实验室的基本情况、研究方向及取得的主要成果,然后重点介绍了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遥感地质找矿的基本思路、研究方法、未来方向等,最后余老师总结了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在地学领域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__local/9/E5/12/4300278AABB3003328353B22282_E326F8E4_2875B.jpg?e=.jpg)
在互动环节中,余老师重点解答了如何进行遥感大数据的空—谱信息联合挖掘,以及与地质应用的深度融合,并展望了迁移学习未来在地质找矿领域的应用前景。
![](/__local/E/4A/F6/2FD16B5DCB8221559C57905FF80_72D94B82_3683.jpg?e=.jpg)
余先川,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985年考入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地质矿产勘查专业,1989年、1992年、1995年分别获长春地质学院工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5-1998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博士后;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学会(IAMG)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处理专委会副主任,IEEE Senior Member,中国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大数据专委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协同计算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兴趣是机器/深度学习、图像处理与地学、天文等数据挖掘。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获准软件著作权8项、撰写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SCI/EI收录8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863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