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枫,男,1984年6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火成岩成因与岩石圈演化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国际SCI检索论文17篇,主要发表在Earth-Science Reviews、Chemical Geology、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Lithos、Tectonophysics、Gondwana Research等国际知名地学期刊上,并于分别于2017年(排名第三)和2021年(排名第四)获吉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20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资助,2020年获吉林大学“唐敖庆学者”领军教授A岗,2021年获得自然资源部科技青年人才称号。研究成果围绕中亚造山带东段多构造体制叠加演化历史的重建和不同构造体制影响的时空范围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对东北亚古生代和中生代火成岩开展了系统的年代学与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工作,利用火成岩组合时空变异与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技术,结合沉积建造组合分析,在中亚造山带东段显生宙多构造体制演化历史及其影响的时空范围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主要包括利用火成岩组合时空变异,揭示了古亚洲洋最终闭合时间和古太平洋板块在欧亚大陆下俯冲的起始时间,查明了古太平洋和蒙古-鄂霍茨克洋构造体制影响的时空范围;首次在松嫩地块发现新元古代地质体,初步揭示微陆块的基底属性,重塑了松嫩地块与佳木斯地块的拼合历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