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民,男,汉族,1981年8月出生,构造地质学专业,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第七批拔尖创新人才。长期从事区域构造、变质岩石学、地质年代学、盆地与造山带演化和大陆岩石圈流变学等方面研究。开展的项目主要围绕中国东北地区区域构造演化研究以及华北克拉通东部基底岩石流变学特性研究,并取得了建设性的认识,为深入了解中亚造山带东端的构造演化和探索华北克拉通基底岩石深熔-流变特征,建立克拉通中、下地壳的岩石流变结构均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相继主持科研项目7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其它省部级、行企业类项目3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12篇),参编专著1部。获得了吉林省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土资源科技二等奖1项,石油化工联合会科技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取得主要成果:1)揭示了中国东北微陆块的聚合过程,为东北地区资源勘探部署和突破以及古亚洲洋演化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该成果依托自然资源部东北亚矿产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获取了大量可靠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数据,支撑了项目的完成。2)探讨了不同构造层次、不同熔融程度岩石的流变特征及其与造山过程的耦合关系,为构建大青山古元古代造山带流变结构及研究其演化过程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3)揭示了华北克拉通太古代基底的隆升-剥露过程,同时强调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与克拉通破坏的起始时间最早可推至中-晚三叠世,标志着古太平板块斜向俯冲的开始。